1966年至1972年,傣剧被禁演,机构亦随之被撤销。德宏州并入了保山地区,州歌舞团也随之并入保山地区文工团。州傣剧队仅有两人并入保山地区文工团,其余队员参加当时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,业务活动停止。
1979年12月,根据州委决定,在州歌舞团恢复傣剧队。潞西、盈江等县的文工队先后重建和恢复,为傣剧艺术的复苏奠定了基础。
艺术形式
艺术特征
傣剧唱腔的基本曲调是在傣族民歌、民间歌舞曲和宗教叙事歌曲基础上形成的戏调,又分为羽调式和徵调式两类,羽调式主要流行于盈江、梁河、陇川一带。徵调式主要流行于潞西。在芒市等城镇,羽调式为男腔,微调式为女腔。后又演变出小生腔、老生腔、草王腔(净腔)和女悲腔。演唱为徒歌形式,只有打击乐伴奏舞蹈和烘托气氛。
表演形式
傣剧表演以唱为主,没有念白二唱词大部分上下句,长短不拘。演员在台桌前根据戏师傅提词演唱,没有多少动作,只根据戏师傅的提示变换舞台位置。
在唱腔间歇中随打击乐伴奏进一步或退二三步,做些与内容无关的简单动作,如女演员舞扇,男演员比画一个手势一,遇有骑马、行船、打斗的情节,则集中作舞蹈表演,并有一定的程式。一般群众只要学会唱腔,都可上台表演。
传承保护
传承价值
傣剧是集傣族文学、傣族音乐、傣族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,具有鲜明的傣族特色。傣剧的文学剧本,跟傣族叙事长诗一样,深受族人民喜爱,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。因此,傣剧在傣族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。
传承人物
刀保顺,男,傣族,1937年生,云南盈江人。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剧代表性传承人。
金星明,男,傣族,1944年生,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。2009年6月,金星明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申报。
今天的非遗故事到此结束
我们下期再见
”
【玉田泥塑】【徐水舞狮】
【评剧】【唐山皮影戏】
【北京玉雕】【北京绢花】
【晋祠庙会】【形意拳】
【孝义木偶戏】【闻喜花馍】
【阜新玛瑙雕】【东北二人转】
【江南丝竹】【越剧】
【功德林素食】【无锡精微绣】
【秦淮灯会】【淮剧】
【金银细工制作技艺】
【竹雕】【扬州剪纸】
【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】
【琵琶艺术(平湖派)】
【古琴艺术(浙派)】
【余杭滚灯】【西安高腔】
【兰溪摊簧】【青田石雕】
【灯彩(仙居花灯)】
【铜雕技艺】【蓝夹缬】
【砀山唢呐】【蚌埠花鼓灯】
【青阳腔】【徽剧】【庐剧】
【徽州三雕】【徽派盆景】
【界首彩陶】【畲族民歌】
【泉州北管】【梨园戏】
【潮剧】【霍童线狮】
【泰宁梅林戏】【软木画】
【客家土楼营造技艺】
【灯舞(鲤鱼灯舞)】
【采茶戏(高安采茶戏)】【赣剧】
【萍乡湘东傩面具】【瓷板画】
【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】
【歙砚制作技艺】【夏布织造技艺】
【聊斋俚曲】【柳琴戏】
【蹴鞠】【鲁派内画】
【东昌葫芦雕刻】【鲁绣】
【锡雕】【潍坊风筝】
【东阿阿胶制作技艺】【开封盘鼓】
【少林功夫】【陈氏太极拳】
【麦秆剪贴】【跑帷子】【汴绣】
【宝丰酒】【南阳烙画】
【唐三彩烧制技艺】【浚县泥咕咕】
【宜昌丝竹】【土家族打溜子】
【黄梅戏】【武当武术】
【天门糖塑】【黄梅挑花】【汉绣】
【楚式漆器髹饰技艺】
【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】
【铅锡刻镂技艺】【汝城香火龙】
【靖州苗族歌鼟】【土家族摆手舞】
【瑶族长鼓舞】【巴陵戏】
【湘剧】【湘绣】
【湘西苗族民歌】【荆河戏】
【花鼓戏】【广东音乐】
【粤剧】【沙头角鱼灯舞】
【古琴艺术(岭南派)】
【西秦戏】【梅州客家山歌】
【麒麟舞】【湛江傩舞】
【惠东渔歌】【中山咸水歌】
【南坪曲子】【川江号子】
【川剧】【蜀绣】
【四川清音】【成都漆艺】
【四川竹琴】【绵竹木版年画】
【泸州雨坛彩龙】【峨眉武术】
【壮剧】【侗戏】
【刘三姐歌谣】【桂剧】
【广西文场】【彩调】
【壮族织锦技艺】【京族哈节】
【宾阳炮龙节】【布洛陀】
【酉阳古歌】【木洞山歌】
【秀山民歌】【铜梁龙舞】
【梁山灯戏】【南溪号子】
【荣昌折扇】【金桥吹打】
【永城吹打】【走马镇民间故事】
【弥渡民歌】【热巴舞】
【遮帕麻和遮咪麻】【哈尼哈吧】
”
特别说明:图文部分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删除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